第七集:王子受封升仙
上回讲到,王子跑到郸城大桥附近,站在前来接他的云彩上背诵着老子的《道德经》升仙而去,王子飞升成仙的地方,人们建起了王子升仙处遗址——王子升仙亭——用来纪念这段传说。如今,王子升仙处遗址(也就是王子升仙亭)成了郸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王子生活的宁平王子庄则流传着很多关于王子的传说。
郸城宁平籍的赵旭和郸城张完籍的朱应召,都是周口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郸城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他们根据王子升仙的传说,创作了一首名为《郸城有个王子庄》的歌曲——郸城有个王子庄.mp3
作为市县两级政协文史研究员,赵旭专注研究宁平历史文化和王子庄历史文化,出版过《宁平风云》、《故乡•故土•故人》等图书,内容大多涉及宁平镇及王子庄,其2019年在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宁平风云》一书中,有篇题为《神秘的王子庄》的文章,文中写道:现在的王子庄,全庄四百多名村民都姓赵,没有一个姓王的……
据赵旭介绍,王子庄有可溯四百多年的赵氏族谱,族谱记载现在王子庄的村民构成,是四百多年前邻村赵楼的赵姓人家迁来居住,繁衍至今形成的,至于以前的王姓人家去了哪里,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只传说是由于王子升仙后,被玉皇大帝封为“三樵大仙”,掌管三界的樵夫,需要众多砍柴人,经玉皇大帝批准后,他把全村人带去仙界砍柴,王子庄因此无人居住,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成了“空心村”、“无人村”,所以才有了多年后——也就是现在往前数四百多年、明朝后期时——赵姓人家的迁入。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距今大约2700年,按此推算,老子炼丹与王子升仙故事发生的年代迄今至少有二千多年历史,而王子庄里直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后期才有了邻村赵楼的赵姓人家迁来居住、繁衍至今——也就是说,从王子升仙到赵姓人家迁来居住,之间起码有二千年是无人居住的“空心村”、“无人村”,这期间王子庄发生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赵旭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有关部门曾根据王子庄里村民都姓赵的实情,把王子庄改名为新赵庄,但改名后并不受欢迎,甚至还遭到全体村民的不满和反对——虽然他们都姓赵,但却觉得新赵庄不如王子庄叫着顺口,而且改名后,这么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改没了,所以过了两三年,在村民的要求下,王子庄又改回了原名,从而得以完整保留了王子庄这段悠久的传统文化。
据《神秘的王子庄》一文介绍,王子庄发生过多起堪称传奇的事情,包括前面讲过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王子庄北面的黑河两岸展开战斗,落到王子庄的日寇炮弹一发也没爆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子庄还挖出十几发没有爆炸的炮弹,拉到野外用麦秸火烧炸排除了隐患——这事如果单独拿出来说,恐怕没人会相信,但是咱们前面讲过,1938年日本鬼子炮轰鹿邑老君台、十三发炮弹全部成为“哑蛋”、无一发爆炸,那可是日军炮手多次前来谢罪并立碑、人证物证确凿的事实——把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有着几乎一致的相似之处,不知这是由于巧合,还是因为王子师承于老子,所以导致日军炮弹在鹿邑老君台炸不响、在郸城王子庄也炸不响,具体由大家自行见仁见智,这里不做定论。
除此之外,王子庄还有更神秘的地方——从庄外看王子庄,庄内地势低洼,但历史上多次发水,附近村庄大多积水数尺,王子庄却从无积水;从庄里往外看,却又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任何低洼的迹象,这就让人难免疑惑了——即使王子庄地势和外面一样,当附近村庄积水数尺时,王子庄也不至于独善其身,至少应该有点积水,但却偏偏从无积水,谁也说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解放前,有贼夜间偷了王子庄“老事爷”的八只鸡,结果,拿着鸡转了一夜也没走出庄,天亮后被庄里的村民发现抓了起来,正所谓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鸡没偷走人还被抓住,挨了顿饱打、然后送官法办,落得个臭名远扬。所以,自那以后,再也没贼敢到王子庄偷东西。因为有人说,王子庄有王子安置的保护伞、架设的滤水网、布下的迷魂阵,所以日军的炮弹落进来不爆炸、附近发水王子庄却没事,就连心怀不轨、偷鸡摸狗的贼,进来后也走不出去……
正是这种种神秘之处,所以数百年来,兵、匪、盗从未侵扰过王子庄,当然,这是题外话,这里暂且不讲。接下来,咱们讲本来功劳和资历都不够升仙的王子,破格升仙后为何会得到玉皇大帝的赏识、被封为“三樵大仙”,并带全村人到仙界砍柴的——
前面说过,如果老子直接给仙丹让王子吃了成仙,会违背天界纪律,毕竟王子的资历和功劳还不足以成仙,就像提拔了一个不该被提拔的人一样,会被认为是徇私舞弊拉人头、搞“团体主义”,那样的话,无论对老子还是对王子,都不是一件好事,会被其他神仙诟病。
但王子通过这种方式成仙就不同了,因为这是王子自己捡太上老君和玄武真人扔掉的仙丹变的苍虫头爪吃,而不是太上老君和玄武真人主动给他吃,太上老君和玄武真人从始至终专注下棋,没看到他捡自己扔掉的东西吃,就算看到了,人家捡点自己扔的东西吃,也不能算违规犯纪吧,何况捡的还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苍虫的头和爪子——换个人,就算送给他,恐怕他还不愿意吃呢——所以,万一追查起来,太上老君也没有主动帮王子成仙的嫌疑,玄武真人更是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我只是和老子下了一场棋,其他啥也知道——下棋既不违规也不违纪,管得再严,也不能不让人下棋吧!
再加上王子观棋的同时还“悟”出了“道”、找对了“方”,更是会全文背诵《道德经》,无论“道”还是“德”都达到了仙界要求,所以飞升成仙就顺理成章、不违背天界纪律了,只能把王子升仙归功于机缘巧合,这也是当初老子和玄武真人下凡点化王子前,不约而同想到的“既不违背天道、又能让王子升仙为老子砍柴”的办法——就算王子的资历和功劳都不够升仙,但他遇到了机缘巧合,就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是没办法阻挡的事;再说了,王子升仙后还能作为专业人才继续为太上老君炼丹提供砍柴服务,哪个神仙也说不出什么——如果哪位神仙有意见,那就让他天天去为太上老君砍柴,看他愿不愿意干?
所以王子升仙后,到了天庭仍然为已变成太上老君的老子砍柴、供老子在天庭炼丹——有时候天边出现红色的云霞,科学称为“火烧云”,但在以前,民间却认为那是王子为老君的丹炉添柴时,炉中的火苗映红云霞导致的,否则天上哪来的火去烧云彩——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踢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掉下一块炭成了人间的“八百里火焰山”,这块炭也是王子为太上老君砍的柴烧成的,说明王子虽然出身低微,但作为专业人士,在天庭也是有其独特的生存技能的——换个人去,能砍出这么好的柴吗?
因为砍的柴好,后来玉皇大帝的御膳房都来买王子的柴用,做出的御膳比以前好吃百倍,这和我们喜欢吃地锅烧木柴炒出来的菜、说这样的菜更好吃一样的道理,所以,玉皇大帝的御膳房总管托了不少关系、说了不少好话,还送了几葫芦好酒,才从老子的炼丹炉前买走一些王子砍的柴,拿回去给玉皇大帝做御膳。
那些天,正赶上王母娘娘胃口不佳、吃不下饭,御厨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的佳肴都勾不起她的食欲,刘太医、张太医、王太医等所有的太医也都束手无策,御膳房买了王子的柴后,做的御膳却一下勾起了王母娘娘的食欲,还没出锅就派婢女催问这做的是啥好吃的,怎么这么香?
这个婢女不是别人,正是前面讲过曾经下凡到宁平城当过宁平公主的刘伯姬,其到人间完成砺炼后返回天庭、重回王母娘娘身边已经一年有余——王子升仙前听到说书的讲宁平公主去世二三百年了,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算,人间的三百年,差不多是天上的一年——刘伯姬因为任务完成得圆满,所以重返天庭后更得王母娘娘宠爱,时常带在身边,这天,本来厌食的王母娘娘忽然闻到御膳房飘出的香气,顿时胃口大开,令其前去打听是做的什么好吃的,她前去打听得到答复后,就赶紧回来禀报给王母娘娘——什么“天鹅掌、仙鹤翅、熊心豹胆虎头字;蚂蚁腰、鲸鱼刺、龙须凤舌狮尾痣……”林林总总报了一大堆菜名。
这些菜,在凡人看来非常罕见,但对王母娘娘来说,不过是家常饭,但王母娘娘得到禀报后却食指大动,恨不能立刻就享用,她时不时地看沙漏计算还要多久才能用膳,心情急切得像小孩子盼望过年。御膳做好刚一出锅,还没端上桌,王母娘娘就一改往日厌食、百叫不动的风格,主动到了餐桌前等用膳,菜上齐后,她更是吃得香甜无比,一个劲夸好吃,不知不觉比平时多吃了两大碗,要不是这个婢女提醒她减肥控制体重,估计王母娘娘还能再吃两大碗。
这事自然引起了玉皇大帝的好奇和关注,查问之下,得知是因为换了王子砍的柴才做出这么美味的的御膳,玉皇大帝非常好奇:这个砍柴的王子是谁,朕怎么不知道?于是,他就想派人去打听一下。
正当玉皇大帝准备派人打听这个王子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能砍出这么好的柴时,老子赶来了,他来一是向王母娘娘请安,二是向玉皇大帝请罪,说自己未经允许,就擅作主张点化了王子成仙到天庭来砍柴,犯了欺君之罪,请玉皇大帝降罪。
老子之所以这么准时赶来,是因为他掐好算准了——作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法力早已通天,不仅能看透过去、还能预知未来,所以,他知道这时候玉皇大帝该打听王子的来历了,就赶紧前来汇报。
通过老子的汇报,玉皇大帝才知道王子是老子点化的人间砍柴郎,来到天庭后努力工作、发挥了良好作用。得知缘由后,玉皇大帝不仅没生气,还龙颜大悦,说老子破格提拔王子升仙是办了件大好事,为天庭物色到了一个特殊人才,虽然破格提拔没走程序,但不能算违犯纪律——后世不是有人写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吗——咱们身在天庭、身居高位,就应该关注底层民众的呼声,而不能无视底层民众的需求——具体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上,既然发现了人才,就应该像老君这样对人才破格提拔、大胆启用,不然走几百年程序还没提拔呢,人家就被阎罗叫去判死刑了,不是成了只会喊口号却不干实事的庸官昏官了吗?
包括玉皇大帝自己,也是在发现了老子炼丹的成就和才干后,立即下旨将老子提拔成仙,说明玉皇大帝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用“求贤若渴、雷厉风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更何况老子提拔王子升仙也是为老子在天庭炼丹服务,而不是出于私心,同时还间接解决了御膳房的用柴问题,更顺便治好了王母娘娘的厌食症,所以,玉皇大帝对老子破格提拔王子升仙非常认同,他对老子说:“朕向来讨厌那些只会喊口号却不干实事的庸官昏官,历来是发现一个惩处一个,而你提拔王子升仙,不声不响地为天庭干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不仅不违纪还有功,朕当重赏!”
说到高兴处,玉皇大帝来了兴致,派人传旨:“宣王子前来,联要见见这位为老子炼丹立下功劳的人间砍柴郎,顺便听听人间对朕的看法和评价、接接地气!”
王子听宣而至后,把自己在人间听到的各种对天庭的评价说了个遍,尤其是讲到王母娘娘把自己的梳妆镜变成洺河供世人饮用、洗脸、照面,还让贴身婢女到人间接受锻炼,成为宁平公主后更是爱民如子、为民请命,因此被人间写成了书、编成了戏时,玉皇大帝更是听得高兴至极,指着王母娘娘身边的婢女对王母娘娘说,真没想到朕罚她到人间接受砺炼,她干的这么好,还发生了这么多故事——她在人间干的不赖,被人间写成了书、编成了戏流传,朕必须为她点赞!
老子微笑上前,道:“臣掐指一算,她的故事不仅被写成了书、编成了戏,将来还会拍成电影、演成电视剧哩!”
老子是道祖,法力无边、神通无敌,能前观五千年、后望五万载,未卜先知的本领高人一等,所以,他能说出将来会拍电影、演电视剧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也许有人会说,这太夸张了吧,老子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知道将来拍电影、电视剧之类的“科技与狠活”——可是,只要想想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创作的《道德经》就以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探讨了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著名思想,引得地球上半数国家都翻译用来学习、研究,迄今无人能追赶、更别提超越了,就知道其具有多么超前的眼光了。甚至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和其取得的成就,还专门演化出来一个成语叫 “老子天下第一”——许多地方的老子雕像前都有“老子天下第一”或“天下第一”的碑文,由此可见老子的智慧以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远超我们常人所能想象,故此,他在当时就能预见到将来随着后世发展会有类似电影、电视之类的新生事物,也不是不可能——就算名字和电影、电视不一样,但原理应该差不多。
所以,王母娘娘听了更是高兴,毕竟婢女是自己的贴身丫鬟,当初也是因为自己出面为她求情,才最终让她下凡成为宁平公主的,所以王母娘娘非常开心,觉得这个婢女为自己增了光、争了气,忍不住对婢女比了个“Yeh”的手势,夸道:“小伯姬,真有你的,人间这一趟你没白走,等回去,我奖你一套普贤菩萨送我的专供高档化妆品让你抹香香!”
婢女一边谢恩,一边感谢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给自己机会去人间品尝冷暖、体验人生,说自己之所以能在人间做出那些牺牲自我、善待百姓的事,皆是因为常年在王母娘娘驾前侍候,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教诲、点拨、时刻不敢忘所致,因此功不在自己,全在玉帝和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听了自然更加高兴,分别重赏了老子和婢女后,心想:常言说,宁漏一村、不漏一家,王子帮老子炼丹有功、升仙后又踏实砍柴供老君炼丹、供御厨煮膳,治好了王母娘娘的厌食症不说,还为天庭带来了人间的好评,让朕和王母开心,奖他点啥好呢?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心意相通,知道玉皇大帝在想什么,再加上自己也非常欣赏王子,遂献策道:“王子升仙虽然没走程序,但咱们天庭不缺这一个升仙指标,却缺少王子这样踏实能干的人才,咱不能光喊重视人才的口号,要真正把重视人才落实到位,我提议,立即给王子补办升仙手续,给王子加封官职,让他发挥专长,更好地为三界服务!”
玉皇大帝听了深以为然,特意下旨封王子为“三樵大仙”,主管神、鬼、人三界的樵夫。从此,三界的砍柴、烧炭之类事务,不管神火、鬼火还是人间的烟火,都归到了王子的管辖范围内。
这一来,王子升仙不仅得到了玉皇大帝的认可,王母娘娘还亲自提议给他补办手续、加封官职,自然更不会被谁诟病了——当上“三樵大仙”后,靠王子自己砍柴明显会供应不足,需要更多人帮着一起干活,所以,玉皇大帝恩准王子把王子庄里的村民带到仙界砍柴——王子下凡带人时,连那棵调皮的龙角树也一并打包带到了天庭,从而帮王子实现了升仙之初和老子叙旧话家常时,老子鼓励他“到天庭好好干,等干好了、稳定了,把家也搬来”的目标,甚至超额完成、把全村都搬来了——就像现在各地由致富能人带出去的各种“专业村”一样,比如专门外出炸油条的“油条村”、专门外出卖胡辣汤的“胡辣汤村”等等等等——王子带出去的王子庄村民,在仙界成了著名的“砍柴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