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文艺】老子炼丹与王子升仙的传说
来源: 周口市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4-11-12 16:47:5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老子炼丹成功地

相传,郸城的地名是由老子炼丹成功而得来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人,也就是现在鹿邑县人,老子是道家鼻祖,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炼丹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主要方式,老子是古代炼丹第一人。为了炼丹,老子是煞费苦心,话说这一天,他来到了郸城的洺河岸边,只见这洺河碧波荡漾,河水清澈,喝下一口爽口甘甜,河道中间蒲苇茂盛,河道两岸森林茂密,药材丰富。于是,老子当即决定在洺河之滨开炉炼丹。据传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仙丹终于炼成,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入口更是心旷神怡、飘飘欲仙。老子于是大呼“丹成也”,郸城二字也就由此而来。解放前,在郸城大桥洺河北岸,还有老君庙、老君台、老子炼丹炉等遗址。

到了隋朝,郸城曾设立过县制,当时叫郸县,后来县撤了以后叫郸城集。1951年成立了郸城办事处。1952年正式设立郸城县。郸城县面积149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下辖8镇11乡3个街道,478个行政村、46个社区。郸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教育名县,国家级卫生县城,河南省文明城、绿化园林城、双拥模范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

王子得道升仙城

郸城又称为“仙城”,“王子去求仙,郸城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首民谣在郸城代代流传,说起来还有一段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宁平城东北五里王家庄住着一位年轻人,叫王子。王子平时以打柴为生,对母亲非常孝顺,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大孝子。

话说,老子在鹿邑太清宫炼丹久不成功,就把炼丹炉迁到在郸城大桥北侧洺河岸边继续炼丹。王子每天打柴,然后把柴挑到郸城集卖,还经常把砍来的龙角木供老子炼丹之用。一天天气较冷,他就到洺河大桥下的桥洞里避寒风。只见洞里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他认得其中一位是老子。两位老人下了一局又一局,王子在旁边一直看。这时,一位童子用托盘端着两只屎壳螂过来了,老子抓着一只去掉爪子和翅膀,送入口中,高兴地说:“丹成也!”另一位老者抓着另一只,去掉爪翅送入口中,接着惊叫道:“真神丹也!”王子也感觉肚子饿了,就拾起爪子和翅膀吃了,只觉得满口生香,飘飘欲仙,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天热了凉、凉了热,树叶青了黄、黄了青。最后一位老人说“七天过去了,该走了,年轻人你也回去吧!”说罢,两位老者就不见了。王子这才想回家。他摸摸地上的扁担,已腐朽成灰,斧头也锈成了铁疙瘩。他走出洞,见郸城集也变大了。他不知道在洞中七天,世上已过了几千年。

王子迷迷糊糊回到自己的村子,没有一个人认得他。他向一位白胡子的老人说自己就是本村的王子。老人和村里人十分生气,几十辈子相传王子卖柴在郸城集迷失,现在这个年轻人冒充他们的祖先,大家都要打他。王子有口难辩,转身就跑。跑的过程中,鞋里进了些土,他把土倒出来,却倒出三个大土丘,每个有十多亩地大。王子跑着跑着,升天而去。人们知道王子成仙了,从此王家庄改为王子庄。

数百年来,郸城大桥一直被称为“王子升仙桥”,现在还保留着“王子洞”、“王子槐”、“王子井”等遗址。王子庄遗址是周口市文物保护单位,郸城大桥旁有王子升仙亭,是郸城著名景点。


责任编辑:d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