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老子炼丹”故事】郸城传奇:老子炼丹与王子升仙(八)
来源: 周口市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5-04-03 09:26:1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第八集:玉帝王母齐做媒

上回说到,在王母娘娘的提议下,玉皇大帝封王子为“三樵大仙”,主管神、鬼、人三界的樵夫,并恩准王子把王子庄里的村民带到仙界砍柴,从此,王子带出去的王子庄村民,在仙界成了著名的“砍柴专业村”。

王子听封、谢恩、告退后,王母娘娘的婢女望着他的背影,眼神里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意——虽然她是仙女,但毕竟到人间当过宁平公主、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刚才听王子当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之面夸赞自己在人间当公主时的善举,心里自然非常高兴,现在见王子又封了官加了职,对王子更是增添了一层好感和钦佩。

王母娘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虽然贵为王母,但她同样也是女人,明白女人的心思,所以知道婢女在想什么。于是,等王子走后,王母娘娘就问太上老君道:“这个王子可曾娶妻?”

老君道:“不曾——老臣当初在下界炼丹时,就了解过他的情况,他自幼家贫、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打柴为生,因为心眼好感动上天,所以天降一棵龙角树于其所居的王子庄——说起这棵龙角树,还和娘娘您有关呢!”

王母娘娘听的好奇,问道:“怎么和我扯上关系了?”玉皇大帝也好奇不已:“爱卿快讲,这里又有什么故事?”

老君挥挥拂尘、整整道袍,又捋捋胡子、咳嗽一声,然后道:“当初娘娘的梳妆镜在人间变成了洺河,里面盛满观音菩萨的净瓶水,自然成了轰动三界的大事,所有的水神、水鬼、水怪都对这条河垂涎三尺,东海龙宫的龙子们也不例外,他们都想到这条河里当龙王掌管这条河,其中最有实力的是一条黑龙和一条红龙,黑龙叫黑如炭、红龙叫红胜火,是东海龙王敖广最强悍的两个儿子,他俩为了到洺河当龙王争王位,打了起来,他们的父亲敖广年老力衰,制止几次制止不住,还被他俩摔了几个跟头、龙牙摔掉了好几颗,疼得直吸溜嘴,一气之下也不管了,反正也管不住——黑龙和红龙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更是直接飞起来打,他们从东海龙宫一直打到洺河附近,把龙鳞、龙角都打掉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实力相差不大,谁也制服不了谁,又都不肯罢手,所以最终双双力竭而死,化为了两条河,分别叫红河与黑河——黑龙的龙角被打断,掉在王子生活的王子庄变成龙角树,这种树专生龙角木,是炼丹的上好燃料,所以,才有了后来王子为我砍龙角木助我炼丹成功的经历……”

老君把咱们前面讲过的红河、黑河的来历,王子用斧头为龙角树“理发”、“剪指甲”,龙角树找王子“藏郎木”以及宁平公主麻花、唐桥鸭蛋等故事都讲了一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听的津津有味,一迭声地夸赞人间的故事就是精彩,天上的文曲星也编不出来。

听完故事,王母娘娘对婢女说:“原来人间还有专为纪念你生产的宁平公主麻花,以后你有机会再去人间,回来时别忘了给我捎两件尝尝!”

婢女应道:“那是必须的,我不光带宁平公主麻花,还要把我在人间的三哥刘秀当上皇帝后册封的贡品唐桥鸭蛋也带几提来,请您和玉帝品尝!”

玉皇大帝听了乐不可支:“那太好了,朕吃够了仙界的膳食,有机会尝尝人间的美味也不错——朕倒要看看,这吃红龙鳞变的火虾下出的唐桥鸭蛋到底有多好吃——到时候,花多少钱朕给你双倍报销!”

王母娘娘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问老君:“既然王子不曾娶妻,我这个婢女也未曾婚嫁,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有心给他俩牵线当个红娘可好?”

老君听了高兴道:“那太好了,就是这伯姬名为婢女,实则您对她亲如义女,她在人间还当过公主,王子在人间却只是个打柴的,这到了天庭还是打柴的,老臣担心配不上!”

王母娘娘道:“老君这话见外了,打柴只是他的出身,王子现在怎么说也是掌管三界事务的三樵大仙,人又长得英俊、还踏实肯干——我这婢女别说只是义女,就算是我亲生的公主,看上了也会嫁给他,人间不都是说男婚女嫁最当家的是丈母娘吗——以前董永七仙女、牛郎织女的事,我都反对过,但那是因为她们都是背着我到人间找女婿,没把我放在眼里——你想,谁家的女娃找男人,父母长辈还不知情、未曾过门就把孩子生下了,父母长辈还能开开心心接受的?”

老君摇头道:“还真没见过!”

王母娘娘点头道:“是呀——就连人间的父母长辈都觉得那样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何况咱们神仙呢?”

老君点头道:“确如娘娘所言,人间常说要换位思考,如果凡人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肯定是都会理解娘娘的。”

王母娘娘道:“说的就是,现在弄得人间到处传说,说我没有人情味,拆散了董永七仙女、又拆散牛郎织女,好像我比灭绝师太还灭绝师太似的——我是那种人吗?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我向来是支持的,只是他们越了规矩、乱了礼法,我不拆散他们,岂不是默许、鼓励这种行为——如果我默许了,人间男女都效仿他们,社会风气将成什么样?”

老君沉吟道:“娘娘说的是,这些人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事情搁在别人身上,他们兴高采烈当谈资,说什么王母娘娘拆散了女儿和女婿、又拆散了外孙女和外孙女婿……说得您心如铁石一样,但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我保证他们比您反对的还厉害呢!”

王母娘娘道:“没错,越规矩、乱礼法在哪里都是不可原谅的,何况咱们仙界还担着为人间做表率、树榜样的责任,我不拆散他们的话,后果不可想象——那样的话,岂不是到处都可以未婚同居、未婚先孕、未婚生子……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振振有词说王母娘娘的孩子就这样、自己是向王母娘娘的孩子学的——所以,我拆散他们,才是正确的做法!”

玉皇大帝颔首道:“对呀,咱们仙界担负着为人间树立榜样的重任,再怎么说,她们那样私自下凡找男人、未婚先孕也是有伤风化的事,更何况那牛郎,他竟然在老牛的教唆下偷看女人洗澡,还把女人的衣服拿走要求人家嫁给自己,不然就不还衣服,这不是要挟吗——如果每个男人都这样,那还得了?你说,这风气能助长吗?”

老君摇头道:“肯定不能助长——在人间,这种行为说严重点是猥亵罪,说轻点是浪荡子、耍流氓,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不会容许,抓住即使不判刑,也得打一顿,至不济也得骂个狗血喷头。”

王母娘娘道:“那董永,穷得卖身葬父就不说了,咱家啥也不缺、不图人家钱,七仙女找他也就罢了、只要七仙女自己喜欢,但起码得写封信、打个电话回来知会一声,至不济拍个电报、发个E-mail汇报一下让我知情吧——结果她倒好,孩子都几岁了,我还蒙在鼓里,这怎么能得到长辈的祝福和帮助——哪个当娘的遇到这种女儿能开心?不拆散他们的话,不是鼓励天下女人不把父母长辈放在眼里吗?”

老君点头认同道:“娘娘说的对, 虽然世人都夸是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动了七仙女,但却没人想想,七仙女这样私自下凡找男人、让自己父母颜面尽失成为全天下的笑柄,恰恰是最大的不孝——人间有的父母遇到这事,能活活气死——用自己的不孝,去成就别人的孝顺,这是哪门子的孝道?!”

玉皇大帝道:“是呀,包括牛郎织女的事也一样,身为长辈,我们理应得到他们的尊重;身为玉帝和王母,我们又肩负着净化社会风气的重任,不能任由这种风气蔓延,所以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都必须拆散他们,如果不拆散他们,还反而认可他们,必然会为世人树立一个坏榜样——那不是鼓励男人都学坏,用非法手段威胁、霸占女人吗?”

老君道:“玉帝所言极是,这样的坏榜样一旦树立,必然对人间产生不良的影响,再想消除影响就难了——都这,世人还多不理解,说你们狠心,他们哪知道你们担着教化风气的的责任,不这样不行!”

王母娘娘接过话头,说:“所以你看,王子在人间勤勤恳恳、踏实砍柴、老实做人,可就是没一个女人看上他,因为他不偷看女人洗澡、也不偷拿女人的衣裳,现实中的女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老实男人,说他既没钱,又只会闷头干活没情调、提供不了情绪价值,导致他在人间一直找不到媳妇,这次如果不是升仙得到提拔,恐怕他得在人间打一辈子光棍,岂不是可惜了吗?”

玉皇大帝闻言连连点头:“确实如此,这种乱象再不收拾,老实男人都找不到媳妇,都被逼着学成二流子、弄得渣男横行咋办——到最后受害的还是女人!”

太上老君点头道:“不错,现在人间渣男、捞女、各种毒鸡汤横行,导致男女对立、性别歧视,很多人被迫选择不婚不育,已经到了堪称乱象、非整不可的地步了!”

王母娘娘微笑道:“这次就是改变乱象的机会——这次是我这个当丈母娘的,看王子为人老实、踏实肯干,所以主动提亲,咱不能让老实孩子吃亏——咋说我也是伯姬的干娘、我们伯姬看上王子了,所以我必须当王子的丈母娘,这事我说了算——咱不学西方童话那一套,非要国王的儿子才能‘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咱们砍柴的王子照样能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且咱们不管生活在几重天,都不要天价彩礼!”

王母娘娘说完,转头对婢女道:“伯姬,我说的对不对?”

婢女满脸通红,却又满心欢喜,含娇带羞道:“全凭娘娘做主!”

玉皇大帝忍不住鼓掌:“咱不仅不要天价彩礼,还给他们置办天价嫁妆,让小两口组建新家庭、过好小日子,给人间树立个好榜样——不然传出去好说不好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嫁女儿,还给人家要这要那的,配不上咱身份,我也丢不起这个人!”

太上老君赞许道:“说的太对了,现在玉帝和王母带头不要天价彩礼、还给新人天价嫁妆,让人间那些势利的丈母爹、丈母娘看看,这才是真心为小两口好——那些为了彩礼让男方全家背几十年债务、婚后鸡飞狗跳还债,一不小心还落个鸡飞蛋打、跑了媳妇拆了家的主,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难怪现在人间很多男人都望婚兴叹、不愿意结婚了!”

王母娘娘道:“老君说的对,彩礼嘛,讲个量力而为、图个彩头,如果非要攀比、比谁出的钱多,那不成了卖女儿了吗?所以咱不搞这一套,不过,咱也得让王子有个表心意的机会——比如,以后咱们御膳房用柴的事交给他,让他保证每餐御膳都得烧他砍来的柴。”

玉皇大帝抚掌笑道:“妙极妙极,这个办法好——砍柴是王子最专业、最拿手的事,不会令他为难。这样一来,咱们给了嫁妆、他也出了彩礼,公平合理,省得他被人家笑话吃丈母爹、丈母娘的软饭。”

王母娘娘笑道:“你想给他们置办什么嫁妆呢?”

玉皇大帝略一思索:“朕在南天门外的‘天庭一品居’项目有幢全款的‘天庭湾一号’别墅,全新精装修、家电齐全、拎包入住,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御林军守卫,本想退休后养老用,现在朕决定延迟退休、把别墅拨给他们当新家,物业费、管理费、水电费、保安费均由朕出,当作对小两口的贺礼!”

老君闻言,伸出大拇指赞道:“玉帝真是大手笔——您那幢‘天庭湾一号’别墅,可坐拥无边云海、能俯看世间万象,可是稀缺地段的稀缺资源、花钱也买不到呀!”

玉皇大帝一摆手:“这都是小事,让小两口过好小日子,为人间树立好榜样才是大事!”

王母娘娘喜道:“既然玉帝这么大方,我也不能小气——我压箱底的开天玛瑙、辟地翡翠、盘古玉钻、星辉项链……大大小小九千九百九十九件珠宝都给伯姬当嫁妆,另外,成亲那天,我请大家喝我珍藏了三万年、自己过生日都舍不得喝的琼台玉液酒!”

老君听了惊叹道:“这嫁妆真够丰厚——别的不说,光那琼台玉液酒就不得了,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仙界的茅台+五粮液、平常闻都闻不到呀!”

王母娘娘说:“这次请你喝个够,走时再给你装两葫芦回去慢慢喝!”

老君赶忙谢恩,玉皇大帝听了,对王母娘娘道:“这酒,我平时想喝你都舍不得,说要再放几千年,现在倒大方,拿出来让人随便喝。”

王母娘娘道:“那是,现在不是给伯姬找到了好女婿、又为人间树立了好榜样,心情高兴嘛!”

玉皇大帝笑道:“是啊,朕也高兴——说起人间,朕想起他俩以前都在人间生活过,在人间还都是宁平城的人,算是很有缘份了。”

王母娘娘道:“对呀,他们很有缘份,虽然他们在人间生活的朝代不同,而且一个是公主、一个是砍柴郎,乍一看身份有差异,但这差异在咱们仙界根本不算事——人间几百年的差距,在咱们仙界不是才几百天吗?就算在人间相差一千年,到仙界也不过相差两三岁, 算是问题吗?”

玉皇大帝笑道:“肯定不是问题——虽然从人间的角度看,会觉得无法理解——他俩一个春秋时期、一个东汉时期,相隔几百年,怎么可能在一起?但在咱们仙界来看就不一样了——按仙界的时间算,不过是伯姬下基层到人间锻炼了一个月,回来一年后人间的王子又升到了仙界工作,他俩在仙界认识了而已。” 

王母娘娘接过话头道:“对,打个比方说,就像伯姬从县城下到乡镇工作一个月,然后又回到县城;一年后,乡镇的王子被调到县城工作,他俩在县城认识了,由于都在那个乡镇工作过,所以彼此有共同话题、产生了好感,不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吗?”  

老君接道:“对,所以人间都说‘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

王母娘娘道:“既然年龄不是问题,身高就更不是问题了,王子长得玉树临风、人高马大的——至于身份,现在怎么说也是三樵大仙了,配俺的义女也是门当户对,以后再当上俺的女婿,还有谁敢看不起他?”

婢女闻言,更是羞得面似桃花、灿若云霞,却又说不出话来,只是低头不语、心下暗喜。

玉皇大帝见状,心里更是有底了,他一拍巴掌,道:“就这么定了,朕和老君当媒红,王子那边由老君去说,娘娘和伯姬这边,由朕代为提亲——到时候,谢媒的大鲤鱼得准备两条、我和老君一人一条,鱼头酒都喝双份!”

老君自然高兴,躬身领命道:“老臣遵旨!”然后,对王母娘娘道:“这媒呀,有玉帝亲自提亲,保准一提就成,王子那边,老臣前去说和——他俩大婚,会是比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还动人的爱情故事哩——因为这是摒弃天价彩礼、为‘嫁给爱情而不是嫁给彩礼’开了个好头,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到时候非得请上八台大戏,好好庆贺庆贺!”

王母娘娘也开心至极,道:“别说八台,就是八十台、八百台也请,请戏班子的钱我出——什么京剧、豫剧、川剧、粤剧、昆剧、黄梅戏、越剧、坠子戏……把所有的名角都请来、把所有的名段都唱唱,大家好好热闹热闹!”

他们欢欢喜喜、开开心心的说完后,老君就告退前去找王子说媒提亲,这里暂且不提。

后来,王子和婢女结婚的时候轰动三界,所有天庭元老、圣灵、至尊以及各路神仙都随了礼不说,还专程前来喝喜酒、送祝福,热闹了整整三天三夜——按人间时间算,足足庆祝了三年之久——就连已修成“斗战胜佛”、收心养性的孙悟空都忍不住带着“净坛使者”猪八戒、“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沙僧和“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也就是白龙马前来闹洞房,把洞房闹得比当年大闹天宫还精彩,羡慕得“旃檀功德佛”唐僧直后悔当初没答应女儿国国王的求婚、导致自己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孤单一人,所以,喜宴结束后,他一个人去“天庭卡拉OK”把86版《西游记》女儿国那集的插曲《女儿情》唱了八百遍,把话筒唱爆才作罢。当然这是题外话、属于另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这里只接着讲老子和王子的故事——

综上所述,王子之所以能从卖柴郎变成“三樵大仙”,一方面得益于王子升仙前背熟了老子的《道德经》、观棋时“悟”透了老子的“道”、找对了“方”,另一方面由于他吃了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用仙丹变的苍虫的头和爪子,这些还不是仙丹中的精华部分,王子吃了却已经能够成仙,磕磕鞋底子就磕出三个占地几十亩的大土堆,由此可见,老子炼的丹有多神奇,也从侧面印证了老子和王子的友谊有多么深厚,不然不至于专程前来提携、点化王子,甚至还为王子发明了一种叫“悟道方”的棋。

而王子,也没有辜负老子的厚望,不仅顺利“悟”出了“道”、还正确找准了升仙的“方”,飞升成仙后更是努力工作,凭着出众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宣召晋见,获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高度认可,不仅封官加职,还为他说媒提亲,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些,既是王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老子对王子的用心栽培和提携,再加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开明,所以,共同为人间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佳话。

也许有人会说,太上老君也不是多厉害呀,哪有这么大的面子,提拔个王子升仙都能惊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还亲自为他提拔的王子说媒提亲——《西游记》里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丹炉里想烧死孙悟空,结果不仅没烧死,还反而帮孙悟空炼出了火眼金睛和铜头铁臂,说明太上老君根本不厉害,连孙悟空都对付不了,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面子呢?!

诚然,在很多神话故事里,太上老君出场的主要职责就是炼丹,很少有他出手与其他仙怪斗法的场面,所以显不出他有多么高深的道行,但是,只要细究一下, 就会发现不是这回事,以最广为人熟知的《西游记》为例——其实,《西游记》里,很多故事都是表面上的假象,细究的话,会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包括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很多妖魔鬼怪,事实上都是各路神仙的座骑甚至手下,这说明阻碍师徒四人取经的,并不是真正的妖魔鬼怪,而是各路神仙用这种方式考验他们取经真心的行为——妖魔鬼怪只是表象,真正的本质还是各路神仙、甚至如来佛祖对师徒四人的“疑心”。

具体到太上老君的神通,首先,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和二郎神交战,二郎神加上十万天兵天将和梅山六兄弟以及哮天犬,都奈何不了孙悟空。最终,太上老君扔个金刚琢把孙悟空砸晕,二郎神才有机会抓住孙悟空——你看,太上老君随手扔个东西,就把十万天兵天将都降不住的孙悟空砸晕了,能说他法术不高强吗?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师徒四人在一座叫平顶山的高山上,遇到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平顶山是山的名称,而不是现在的平顶山市——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丹炉前的二位童子变的,他们的五件宝贝都是从太上老君那里偷来的——紫金红葫芦是太上老君装丹用的、羊脂玉净瓶是太上老君装水用的、芭蕉扇是太上老君煽火用的、幌金绳是太上老君勒道袍的腰带、七星剑是太上老君斩魔用的。这五件宝贝,在太上老君手中都是寻常之物,以幌金绳为例,说白了就是太上老君的裤腰带,童子拿去后却成了“捆仙绳”,随手一甩,什么神仙救兵都逃不掉被捆起来的命运,就连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都跑不掉,每次都被捆得结结实实的抓回来。其他几件宝贝,也都是孙悟空战胜不了的,最后还是请来太上老君收回五件宝贝,带走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孙悟空师徒才过了平顶山。

《西游记》第五十二回里,取经路上师徒四人路过金睛山,遇到金睛洞洞主独角兕大王,无论孙悟空如何努力,都无法打败独角兕大王,甚至金箍棒和请来的其他天神的兵器、以及风雨雷电等都被独角兕大王用一个宝贝圈子装进去收走了。无奈之下,孙悟空只好求助于如来佛祖。

原著中写道:如来佛祖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甚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

如来佛祖派十八罗汉带着十八粒“金丹砂”去帮助孙悟空,却仍然无法战胜独角兕大王,不到一个回合,连如来佛祖给十八罗汉的十八粒“金丹砂”也都被独角兕大王用那个圈子收走了。最终,降龙、伏虎二尊罗汉不得不告诉孙悟空,出发前如来佛祖曾单独对他们面授机宜,说如果仍然降服不了独角兕大王,就让孙悟空去寻求太上老君的帮助。孙悟空于是请来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用芭蕉扇一扇,独角兕大王就现了原形,原来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套走金箍棒的宝贝圈子就是太上老君当初砸晕孙悟空的金刚琢,太上老君把金刚琢套在青牛精鼻子上当牛鼻环,牵走了青牛精,孙悟空这才过了独角兕大王这一关。

太上老君的坐骑就如此厉害、一个牛鼻环就能战胜如来佛祖座下著名的十八罗汉,甚至连如来佛祖都担心这个坐骑“嚷上灵山,遗祸于己”,可见其法力不一般,何况太上老君本人呢?所以,当初孙悟空没被炼丹炉炼死,很可能是太上老君有意为之——也许,他和我们一样欣赏孙悟空,但因为孙悟空当时正大闹天宫、造玉皇大帝的反,他不便直接表现出对孙悟空的欣赏,更不能公然赐予孙悟空神通,不然岂不是置自己于玉皇大帝的对立面了吗?

最终,太上老君以“用炼丹炉烧死孙悟空”的名义,用三昧(mèi)真火给孙悟空炼出火眼金睛和铜头铁臂,助他在取经路上辨妖打怪,既实现了自己帮孙悟空的心愿,又没有让玉皇大帝难堪,更没有让玉皇大帝怀疑自己有二心,岂不是两全其美——孙悟空从炼丹炉里出来,一脚踢翻炼丹炉,把太上老君推倒在地,却没有打他,就说明孙悟空心里清楚太上老君是在帮自己,而不是害自己。不然,凭孙悟空的性格,出了丹炉怎么可能不揪着太上老君打一顿?他之所以踢翻炼丹炉、推倒太上老君,是作戏给玉皇大帝看、洗清太上老君帮自己的嫌疑——免得接下来自己打上灵宵宝殿、大闹天宫连累太上老君。

更何况,《西游记》后文里有载,孙悟空踢翻丹炉后,有一块炼丹的炭掉到人间,成了火焰山——你看,太上老君丹炉里掉下来一块炭就这么大神通,直接成了孙悟空翻不过的“八百里火焰山”,怎么能说太上老君法术不厉害呢……

由此可见,太上老君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制服不了孙悟空,而是他大智若愚,在不便公开帮助孙悟空的情况下,用这种“名义上打压,实际上拉抬”的方法帮助孙悟空——这,应该是太上老君把孙悟空装进丹炉里的本意,换句话说,也可以把孙悟空比喻成太上老君用丹炉炼出的一颗特殊的仙丹——没有他用丹炉炼出的孙悟空这颗“仙丹”,就没人能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自然也就不可能有《西游记》这部伟大的经典名著了。

而到天庭为太上老君炼丹砍柴的王子,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他砍出的柴好,恐怕孙悟空也未必能炼出火眼金睛和铜头铁臂,无法成为这颗特殊的仙丹,更别提孙悟空炼成后出来踢翻丹炉掉下的那块炭,还成为了“八百里火焰山”,为《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增加了一难呢!


责任编辑:d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