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巡视晚自习后在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2岁。3月25日,本报以《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为题刊发长篇通讯,追记了张伟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月3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下发决定,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学习活动。
3月31日,本报记者再赴郸城,深入张伟的家乡和他生前所在的学校,走近他的学生、同事和家人,近距离倾听张伟的感人事迹,感受他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关爱师生、甘于清贫、孝亲敬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从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系列报道,将张伟的感人事迹立体呈现给读者。
□ 本报记者 苏江召 靳建辉
“您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学校的未来,只为学生的前途。”
“在我心中,他是最佳的领头羊,心中只有学生。”
“我每次见到的是您那忙碌的身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近日,在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学生纷纷通过写命题作文——《我心目中的张伟校长》的形式,用或质朴或细腻的文字,描述和校长之间的一件件小事,真情表达对校长的缅怀。在他们的印象中,校长是朴素、平易近人、忙碌、有爱心的人。
“孩子交给我,您放心”
“我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见过张伟校长,当时他到我们小学讲解就近入学的好处。”秋渠一中八(3)班学生高红旗回忆对校长的初步印象,觉得他朴素、真诚。也正是在张伟的感召下,他才选择了到秋渠一中就读。在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读高三的任俊飞至今还记得,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张伟和几位老师乘拖拉机赶到他家,对他爷爷奶奶说:“孩子交给我,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把他培养好。”
像高红旗、任俊飞这样被张伟游说就近入学的还有很多。“为什么要让学生就近入学?”张伟曾经掰着指头对副校长刘华说,“我算过一笔账,一个秋渠乡的孩子要是上县城读私立学校,每年学费、生活费的支出大概就得两万块钱。我们把学校办好了,让秋渠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那不是给老百姓减轻了很多负担吗?”他就是担着这样的责任,凭良心努力办好农村学校。如今,附近的村民都认为:孩子在秋渠一中上学,会有出路。
农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自信心不足。针对这种状况,张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大门口的标语“进门都自信,出门都成功”,到宣传栏中的光荣榜,再到“学习雷锋之星”“孝亲敬老之星”“勤奋学习之星”的评选,无不彰显他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凡是和张伟接触过的学生,都得到过他的鼓励。
“你们的时间比我宝贵”
“比起校长这个称谓,我更喜欢叫他老师。最初认识他时我以为他只是历史老师,因为我没有见过这么朴素的校长,也没有想到校长还要讲课。”九(3)班学生于宣宣说,“他的课生动有趣、气氛活跃,能很好地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大家都很喜欢。”本来学校没安排张伟带课,但他开玩笑说:“等学校有老师的历史课能教得比我好再说。”于是,张伟坚持教授九年级的历史课。
师生早已习惯了看到在校园里转来转去忙碌的张伟。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面庞黝黑,头发稀少,两鬓斑白,衣着不大讲究。学生课间操时,这位“大叔”会出现在操场上,左手拿着话筒,右臂夹着笔记本,看到学生哪儿做得不好,随时提起话筒提醒。他还会出现在每天晚自习之后的教学楼里,熄灯后继续温习功课或玩耍的学生一不小心就会被打着电筒巡视的他逮住。
“要提高学习效率,不能拼时间,什么都没有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身体重要。”现在在郸城一高读高三的张犟还记得当年张伟劝他早点回去休息的话语。当时他和许多同学都纳闷:校长每晚都巡视校园,早上5点多大家起来早自习,他就已经又在校园里转悠了——他什么时候睡觉呢?张伟总是笑着说:“我多忙点儿没啥,你们的时间比我宝贵。”
“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张伟的同学吴光远曾劝他说,都过40岁的人了,犯不着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人家把孩子交给咱,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张伟对待学生,不但在学习上尽心尽力,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询问饭菜有没有不好的地方,遇到学生不满意的就及时和食堂沟通并督促他们改进。他经常和学生谈心,叮嘱他们每做一个决定都要慎重,不要让自己后悔。每到周五,当学生纷纷离校的时候,张伟总会站在校门口目送大家离开。学校每年都有固定的贫困生补助名额,张伟总是优先考虑边远的特别贫困的学生。在他的葬礼上,他的一位堂哥还在埋怨他,说让他补助一下自家的孩子,孩子都毕业了还没有实现。他咋能胳膊肘总往外拐啊!
“张校长待我就像亲闺女。”八年级学生孙丽影是一名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得知情况后,张伟和她结成了帮扶对子。“张校长虽然没有教过我课,但他经常和我谈心,为我买新衣服,带我到家里吃饭……”孙丽影回忆说,如果没有了张伟的帮助,自己早已辍学打工了。虽然张伟的家庭负担也很重,但只要有哪个学生找他借钱,他总会立刻给予帮助,并叮嘱他们不要把钱放在心上,等有了再还。
3月20日,从网上看到张伟去世的消息后,郑州科技学院2013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单秋香专门请假赶回母校送别自己的老师,令她遗憾的是没能赶得上张伟的葬礼。“我初三毕业考上职专后上不起学,他还给我拿了几百元学费。从张校长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谁能想到这个连和记者交谈都不敢坐下的羞涩女生,竟然独自一人跑到张伟的坟前磕了几个头。“去的时候我也很害怕,但一想到他是我和蔼可亲的老师,所有的胆怯就没有了。”单秋香的眼神中满是对张伟的信任和感激。
“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张伟在教师“汉字工程”展板上的最后一次书写,定格在了学生心间,成为了照亮孩子未来的灯塔,鼓舞着他们正确面对得与失。